财会与金融学院会计系开展认知实习专题讲座

发布日期:2025-04-23
分享:

       本网讯(通讯员:张晓倩)为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于财务造假的内涵、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的了解,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认知和实践能力,4月23日下午,财会与金融学院开展了会计学专业防范财务造假的专题讲座。本场讲座诚邀安徽九通会计师事务所所长疏娟主讲,为2024届会计学本科班学生呈现了一堂生动的风险防控课。

       讲座伊始,疏所长结合其从业多年参与稽查的4起典型上市公司造假案例(包括虚增收入、关联交易非关联化、商誉减值操纵等),揭露了造假行为从“简单篡改数据”向“业财融合型隐蔽操作”的演变趋势。“当前造假链条往往涉及供应商、客户甚至金融机构的‘共谋’,识别难度远超传统审计手段。”疏所指出,“会计人员若仅依赖报表勾稽关系分析,极易成为造假‘帮凶’。”她特别强调,新一代财务工作者必须掌握大数据交叉核验、业务流与资金流穿透式追踪等新型技术工具。

       针对近期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因配合造假获刑的案例,疏所向在场学生发出警示:“会计是资本市场的‘守门人’,一次妥协可能毁掉整个职业生涯。”她援引《会计法》与《证券法》修订条款,详细解读了财务造假行为对个人(吊销执照、行业禁入)、企业(退市、高额罚金)及社会(投资者损失、市场信任危机)的三重危害,呼吁学子“从入职第一天起建立风险敬畏意识”。

       讲座设置了“高风险科目审计模拟”环节。学生分组对某虚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风险评估,疏所逐一点评了收入确认异常、存货周转率畸高等“危险信号”的排查逻辑。24会计本科班7班学生高博表示:“过去认为审计是‘按流程走’,今天才意识到职业判断和质疑精神才是核心能力。”

       本次讲座中,疏所长列举了多个财务造假的真实案例,帮助学生了解到上市公司在实践中的各类财务造假现象,明确了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性。希望通过本次讲座,学生未来进入职场以后能够从思想意识、履职责任、实际工作上把防范财务造假落到实处。财会与金融学院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,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交流,引入教学双导师制,综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,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,坚持“地方性、应用型、开放式”的办学定位,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。

(审核:吴山 责任编辑:李俊智)